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个人风采

选择字号:

舒铁民:文工团的民族舞剧起步——无量大人胡同28号训练部散记

2024-04-01    来源:中国老年文化

1949年1月31日,北平终于和平解放了。2月1日,从石家庄风尘仆仆赶到京郊等待入城的华北人民文工团,一清早就换上刚洗净的浅黄色军棉袄,带上“北京市军管会”的袖标,从清华园直奔城内。2月3日上午,文工团敲锣打鼓到前门箭楼,和市民一起参加欢迎人民解放军入城式。虽事隔七十余年,当年的北平市民手执小红旗、鲜花,高呼口号,热泪盈眶地欢迎子弟兵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华北人民文工团,1948年7月在晋冀鲁豫边区成立,团长李伯钊、副团长贺绿汀、张贞黻、秘书长金紫光。成员主要来自原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和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以及原抗敌演剧二队少数成员。初期全团约七、八十人,后因解放战争进展迅速,先后有一些同志因支援各地而调离,如孟波夫妇调天津,周国瑾调广州,许翰如、田耘等十余人调华北“军大”(后为总政)等。

进城后,文工团曾几度搬迁,后经本团以军管会名义去号房子,才定居于东城区。团部选择了原宋哲元女儿的府第——西堂子胡同1号。以团部为轴心,周边还有东四南大街143号(原文工团排练场地,现“人艺”菊隐剧场)、金鱼胡同1号、甘雨胡同16号、史家胡同56号、无量大人胡同28号、西堂子胡同12号,以及东华门19号等。

驻地解决后,仅有戏剧部和音乐部的文工团,急需健全组织机构和扩充人才。由于李伯钊同志是北平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简称“文管会”,主任钱俊瑞)戏剧音乐方面的负责人和中共北平市委文艺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的书记,金紫光为委员之一,负责接管和收编与文化艺术相关的机构和人员。所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直属于北平市委的华北人民文工团,能优先招贤纳士,广罗人才。不久,就有欧阳山尊、安娥、郑律成、叶子、梅阡、郑榕、英若诚、于是之、黎国荃、陈田鹤、杜鸣心、邓友梅等知名艺术家和文艺青年陆续加入文工团,连从香港辗转回国参加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马思聪,也参加了文工团,并委任为副团长,他们夫妇常参加独奏演出,还热情地为戏剧部的快板秧歌剧《刘二起家》配乐。电影演员白杨也亲自将女儿送到文工团的训练部学习。

提起文工团的训练部,鲜为人知。这是文工团和老“人艺”(1950年元旦由文工团改建)附属的一个特殊的、培养后备军的半工半学的艺术机构,也称艺术训练部,约建于1949年6月左右,此前为训练班。初期,只有舞剧队和国乐队,这是解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第一个专业的艺术单位。前者大多从公开招生中吸收的13岁到18岁的男女青少年舞蹈爱好者,后者是从民间吸收或北平市青年文工团转来的掌握一定民乐演奏能力的中、青年人员。此外,还有琵琶演奏家、新疆舞蹈家和小提琴家,以及俄罗斯舞蹈专家。另配备音乐教员、文化教员等,将近八十人,居住于无量大人胡同28号。这两个单位,就是现中国歌剧舞剧院的舞剧团与民乐团的前身。

当年我从音乐部调至训练部任秘书,参与组建舞剧队和国乐队,兼任国乐队队长,副队长张培仁;原戏剧部的任群调任指导员,王嘉祥任舞剧队队长,我为副队长。顶头上司是负责教育处的海啸与秘书长金紫光。金紫光曾多次谈到训练部要“中外古今融于一炉,创建我国的民族舞剧和民族管弦乐。”由于解放初,暗藏的国民党特务时有活动,保卫科还发给我们两支步枪,由我和任群管控(后上交)。故我们的管理较严,外出要请假,进出需整队。训练部主要是学习,特别是舞剧队。内容有舞蹈基本理论、舞蹈基础练习、音乐常识、政治时事与文化课(少部分人)。也经常排练一些舞蹈节目,如新疆、西藏和俄罗斯舞蹈等,加上国乐队的民间吹打乐,以及几位专家的独舞和独奏,参加团里(院里)的音乐舞蹈公演与招待演出。并参加戏剧部的歌剧如《长征》《王贵与李香香》、话剧如《莫斯科性格》《龙须沟》的演出。但节目单上训练部不署名,舞剧队也易名“舞蹈队”或“歌舞队”。当时,民族舞剧只是今后发展的方向,现实还得从学习舞蹈开始,可谓白手起家。

进城后,周恩来副主席闻听前北方昆曲艺人已失散各地,有流落街头的情况,他指示对昆曲熟悉,在延安主演过“林冲夜奔”的金紫光,要找到这些艺人,特别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与梅兰芳大师齐名、有“昆曲大王”之称的韩世昌。紫光当即派人四处寻访,后经原演剧十队的黄山,时任文工团演出科副科长兼已接管的中山公园音乐堂的副经理,因经常组织戏曲演出,认识了在公园内开小店铺的昆曲艺人白云生(曾与韩世昌合作多年的著名小生),通过他又找到在东直门内卖炊饼的韩世昌和在大街上卖白菜的魏庆林。再由韩、白二位向滞留于全国各地的原河北高阳祥庆社(1918年曾进京演出十余年,名噪京城)的同仁发送信函,不久,就有侯玉山、侯永奎、马祥麟、白玉珍、韩盛桐、田菊林、高景池等艺术家和演职人员近四十人相继来京。紫光在“东来顺”宴请了大家,对大家讲明党和政府要拯救北昆艺术,现聘请大家来参加文工团,从今以后也丢掉旧艺人的帽子,成为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古为今用”,要借鉴昆曲载歌载舞的传统训练方法,来培训文工团的民族舞剧演员,并为戏剧部的歌剧、话剧演员进行古典歌舞的形体训练,使我们的表演艺术不仅贴近生活,更要民族化。其次,可以恢复一些经典的传统剧目,在内部观摩演出。大家听后非常高兴,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一天。从此,我们的文工团里就有了昆曲队,队长崔炳玉、副队长白云生,也隶属于训练部。黄山带领大家到无量大人胡同28号报到。

当年的无量大人胡同(“文革”中改为红星胡同,现为金宝街),在京城已名声在外。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住过一些外交界名人外,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无量大人胡同6号大院,曾经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府第,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等名人也曾造访。抗战后的敌伪时期,梅先生因拒绝登台而蓄须明志,此后卖掉此宅院,就迁居南方了。而无量大人胡同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何人的府第?不得而知,现作为训练部的住址,又住上了昆曲大王韩世昌。岂非历史的巧合?

训练部有了昆曲队,无量大人胡同28号更加热闹了。从此,白手起家的舞剧队成员,除学习各种舞蹈外,又增加了昆曲艺术的基本功训练,从踢腿、压腿、下腰、拿顶、跑圆场开始。我还记得,原来28号前院每天早上都很安静,自从昆曲队进院后,舞剧队成员每天需早起,先在院子里来回练习踢腿。因没有音乐伴奏,很枯燥。我曾借鉴芭蕾舞的基训有音乐,为踢腿写了一首伴奏音乐,没有钢琴,就用嘴唱着为大家“伴奏”,试了几次太单调,我也累了,只好回归传统的练法。当演员的基本功打下基础后,又开始学折子戏。在韩世昌、白云生、侯永奎、马祥麟、白玉珍等北昆艺术家的言传身教下,男学《夜奔》,女学《思凡》,以及《游园》《琴挑》《打虎》等。为了锻炼演员的舞台经验,舞剧队也为老师们偶尔的观摩演出“跑龙套”。白云生、侯永奎、韩世昌曾分别为北京市领导彭真、刘仁、薛子正等汇报演出《拾画叫画》、《林冲夜奔》和《春香闹学》等经典折子戏。1950年除夕,韩、白二位老师又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在怀仁堂演出了《游园惊梦》,在“惊梦”中还特意插入了不常演的12个花神手持花灯,载歌载舞、赏心悦目的群舞片段:“堆花”,均由舞剧队扮演。此后,为了使舞剧演员的基本训练规范化,韩世昌、马祥麟、白云生等老师又根据传统的“五法”(手、眼、身、法、步),编创了几套男女古典舞身段的基训教材。金紫光称之为“古典舞教材”,他首次提出了“古典舞”的理念。舞剧队的演员和老师们又根据昆曲表演艺术中的部分技艺,将它们改编成古典舞蹈节目,如《水袖舞》《长绸舞》《剑舞》《棍舞》《狮子舞》,以及根据前述“堆花”所改编的《红星舞》等,在探索我国古典舞和民族舞剧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1950年元旦老“北京人艺”建立后,热衷于民族歌舞剧的副院长金紫光,将1939年冼星海、塞克创作的表现陕甘宁边区人民大生产运动的《生产大合唱》,改编为四幕歌舞剧《生产大歌舞》,由舞剧队和昆曲队演出,国乐队(后称民乐队)伴奏,音乐部的合唱队主唱。金紫光本人和韩世昌、白云生、马祥麟、侯永奎等组成导演团,并特意请来中西贯通的著名导演焦菊隐与金紫光共同执导,他们借鉴昆曲艺术的表现形式,大胆地创新,用“劳动的节奏结合了民族歌舞剧里的一些优美的技巧及民间的秧歌舞编排而成”的一种新颖活泼的艺术品种,为后来流行的大歌舞所借鉴。此后,焦菊隐也调到老“人艺”任副院长,兼总导演。

在无量大人胡同28号训练部的两年多时间内,已证明当初受人质疑的将昆曲戏班归属文工团的举措,是团领导,特别是金紫光同志的高瞻远瞩,为白手起家的舞剧队找到了成才之路,使理想中的民族舞剧变为肉眼可见的现实。虽然在这期间民族舞剧并未登台,但舞剧队的这批演员,后来大多成为我国民族舞剧事业的开拓者,和1956年所建立的我国第一个民族舞剧团(中央歌剧舞剧院)的中坚力量。如于颖、孙玳璋、林阿梅、傅兆先、孙天路、方伯年、陈云富、陈华等;或成为民族舞剧的知名编导,或成为舞校的教育家,如张国瑜、唐满成、曲皓、袁水海(后两人从事芭蕾)等。

此外,昆曲队老师还为戏剧部的歌剧、话剧演员进行“五法”的形体训练,年轻演员都要学习《夜奔》和《思凡》,当年在话剧队的于是之等就学习过,对他们后来排演《龙须沟》,在表演风格上的民族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金紫光还将训练部的古典舞基训向外宾介绍,

曾先后向印尼艺术家和前苏联艺术家代表团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等介绍和表演。后来,这种向传统戏曲学习,以昆曲载歌载舞的艺术风格,程式化的舞蹈身段,规范化的基本功,来培养舞剧演员的做法,1951年传到中央戏剧学院的朝鲜著名舞蹈家崔承喜舞研班(为我国培养舞蹈人才)。热爱中国戏曲的崔承喜当即请来韩世昌、白云生和马祥麟,共同切磋,进一步丰富和规范了古典舞的基本训练,三位老师也成为舞研班的主要教员。

1957年,原无量大人胡同28号的北昆艺术家和舞剧队的部分成员,成为我国新建的“北方昆曲剧院”班底,周总理亲笔任命韩世昌为院长,副院长金紫光。其中,原舞剧队成员丛肇桓后为北昆剧院的著名演员与北昆艺术的传承人。到本世纪的2001年,昆曲艺术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殊荣而载入史册。

注释:1952年初老“人艺”歌剧队、舞剧队(其中少年成员尚梦初、金昭调话剧团)、管弦乐队、国乐队(民乐队)和演出部门已奉命与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舞蹈团、管弦乐团和演出部门合并,组成“中央戏剧学院附属歌舞剧院”,院长由新任中央戏剧学院的副院长李伯钊兼,隶属于中央文化部。原老“人艺”的话剧队与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合并,组建成现“人艺”,院长原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曹禺,仍隶属于北京市。机构变动了,但老“人艺”舞剧队和民乐队直到1952年7月份才从无量大人胡同搬至大翔凤胡同与中戏舞蹈团合并。故1952年初,仍由原舞剧队接待外宾。

上一篇:
下一篇:

 离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