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个人风采

选择字号:

王正春:李白诗歌中的友情

2023-11-15    来源:中国老年文化

我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作品琳琅满目,内容极为丰富。对于友情的抒发,仅是其中的一项。李白性格刚烈、豪放、豁达。他对权贵,从不“摧眉折腰”;但对亲朋好友,却一向重情重义。

这类诗篇不在少数,我读之不多,但也能从中看出鲜明的特色,略谈几点感受。

一、友情的深远

先从李白与汪伦的关系谈起,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有记载,民间也有演义,通俗地说,汪伦是泾县(安徽)桃花潭附近一位豪士,与李白交友。他写信邀李白前来作客:“先生爱远游,我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酒,我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乘兴前往。到后,四处张望,心中疑惑,怎么不见桃花……汪伦忙指一块石碑笑说:“这上头不是写着‘十里桃花’吗?”这是渡口名称,却无桃花。但李白还是愉快地说:“哦,原来如此!”汪伦为李白接风,到小街用餐。李白走着走着,心中又犯嘀咕,区区小镇,哪有什么万家酒店啊?汪伦又忙笑说:“请您抬头看……”只见一处饭店门额上写有“万家酒店”几个大字。顾名思义,这是一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李白不禁大笑:“哦,原来如此!”汪伦款待李白数日。李白临别,想不到汪伦竟唱着欢快的歌儿来送行,惊喜又激动,便写出《赠汪伦》一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中借当地景物抒发别情。在李白看来,友情是可以度量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但“度量”的结果是,“不及汪伦送我情”。可见这情谊何等地具有深度!其实,汪伦就是个普通农民,能与大名鼎鼎的李白交友,这既是他的荣幸,也是李白的可贵。李白为汪伦那热情、幽默、诙谐、风趣的性格深深感染,这又何尝没有李白的影子呢!

开元十四年春,李白自金陵前往广陵,一些好友送行,为其盛情所感动,便写出《金陵酒肆留别》一诗: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光看前四句,即已令人留恋了,即已看出李白与来送别的人之间的关系不一般了。更令人叫绝的是后两句,这里的友情,在李白看来,同样是可以度量的。表面看是用询问的语气,实际已有了肯定的结论:与好友分别后,一定会怀念久久,思绪绵绵,这与天下第一江——长江来比,还要长远,可见友情之亲密!

以上两首诗,都是选择一个参照物,加以比喻、比较,从而使得友情这一人间最为高尚、最为宝贵的品德,有了生动可感的具像。

二、友情的难舍

开元十六年,李白好友诗人孟浩然从武昌前往扬州,李白前来送行,依依惜别,触景生情,便写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头二句,交待了友人出发的地点、时间以及前往的目的地。时逢美好的春天,诗句的格调清新明快愉悦。但后两句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白送孟浩然至船上,船行,李白招手致意,船渐行渐远,李白久久地伫立岸边,遥望着水天相连处,别意如江水悠悠,离绪似天际茫茫。与汪伦送别不同的是,李白对老友更多了一些眷恋,甚至是担忧、难舍,可见二人友情之深厚。

李白另一位好友诗人王昌龄,一生官位低微,且连续被贬。天宝年间,又被贬龙标尉(湖南黔阳)。李白闻讯后,为安慰之,便立刻寄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前两句即已蕴含深意,那不正是李白在为不幸遭陷落难的好友伤悲同情和鸣不平吗!后两句则更加升华,袒露对友人的不舍,“月亮代表我的心”,与君永相伴。这是多么深厚而又忠贞的友情啊!

李白同一主题的其它诗篇,诸如《劳劳亭》中的“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清”,《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的“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等等,都是耐人寻味,手法独特的诗句,可以说,把友人的离别之痛、之苦,体现到了极致。

三、友情的怀念

李白不仅对在世的亲朋一向热忱,对故去的好友也念念不忘。

李白一生好酒,少不了经常买酒,这使他与宣城一位制酒能手,姓纪的老汉结交。当老人去世时,李白悲痛不已,写出《哭宣城善酿纪叟》的悼念诗: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以酒搭桥,将大诗人与普通卖酒老汉的友好关系紧密联系起来。李白对这位老朋友的逝世,痛惜与悼念到了何种程度呢?标题一个“哭”字坦露无遗。他的内心活动是那样激烈而细腻,仍然希望老友即使在黄泉里也能重操旧业。但又担心,失去了经常买酒的他这个老顾客,还有谁来买酒呢?这样的哀伤、思念,何其感人也!

开元五年,日本人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来中国求学,学成后,留居,并在朝廷任职,与李白、王维等著名文人交往甚密。天宝十二载,他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团回日本国。途遇大风,传说溺水而亡。李白闻讯,甚为惊骇、悲伤,便写出《哭晁卿衡》一首悼念的诗: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诗题又用了一个“哭字”,可见悲痛之至。李白是写明月的高手,但借明月赞美一个外国友人品德的高洁,似未曾有过。进而以山水变化来烘托哀伤,表达了真挚深厚的情感。

孰料,这位日本友人之死,竟是一个谎传。他历经艰险,辗转又回到唐朝,继续任职,直到终老。李白由误传而写的这首诗,却还是传下来了,这一传迄今就是一千二百多年,而且各种唐诗版本都入选此诗,这就是李白诗歌的魅力、生命力之所在。

这两首诗标题都以“哭字”开头,都是借物(酒与明月)抒发了故人已去,友谊永存,怀念不已的情感。

越读这些诗篇,就越发深切地感受到人间友情之珍贵。

上一篇:
下一篇:

 离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