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个人风采

选择字号:

荀皓:传承是责任

2018-03-15    来源:正能量

人物简介

 


,1940年生于北京,国家二级演员。初小毕业后考入中国戏曲学校,1960年毕业,分配到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和中国国家京剧院工作。参加了多部重点剧目的技导和导演工作。1982年开始,先后在《西游记》《宋氏三姐妹》《三国演义》《小楼风景》《小墩子》《孙武》《医院的故事》《象山水月》《小凤仙》《弘一法师》《荀慧生》等电视连续剧中担任执行导演。1996年退休。

说起荀皓,很多人知道他是因为电视剧《西游记》或是《三国演义》,他是当时剧组里的副导演,我们记忆中的很多精彩画面都出自他的想法,随着《西游记》的声名大噪,他也成为了圈内的名导。对于此,他自己却不这样认为,在外人面前,他始终觉得自己的“本事不大”,至多沾了祖辈的光,因为他的爷爷就是赫赫有名的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

推广荀派艺术

荀慧生纪念馆,是荀皓父亲念念不忘之事。作为荀慧生的孙子,荀皓觉得自己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那就是要帮父亲完成心愿。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有一个可以了解荀慧生和理解荀派艺术的平台。

为此,退休后的荀皓联系家乡的相关政府部门,希望能够建一个荀慧生纪念馆。经过多方的努力,荀慧生纪念馆终于在河北省东光县建成。为了让纪念馆更接地气,荀皓还建议当地管理部门,将纪念馆后面的一排房子免费作为戏迷们排练的场所。自从有了这一片方寸之地,纪念馆果然热闹了起来,许多荀派迷见了荀皓都说,这回咱们荀派戏迷可有面子了,不光有了纪念馆,还有了唱戏的地方。荀慧生纪念馆的建成,不仅仅提升了当地的文化热度,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观光产业。

不久,在河北省沧州市,也建起了一座荀慧生大剧院,大剧院里还专门布置了荀慧生艺术馆。看着这些与荀派有关的建筑,而且还有这么多人热爱荀派艺术,荀皓内心感慨万千,他觉得,作为荀慧生的后人,他有责任和义务发扬荀派艺术,就算自己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除此之外,荀皓还到处张罗电视剧《荀慧生》的拍摄。他将荀慧生的一生搬上了电视荧屏,很多人看后,都被荀慧生对于京剧艺术的执著追求所感动。

荀慧生一生收徒众多,但是现在很多人年岁已高,为了让这派艺术能够传下去,荀皓近乎抢救式地联系那些还健在的荀派传人,希望他们能把荀派的精华留下来、传下去。“有些东西光看电视是学不会的,必须要有人亲自教,才能够真正地心领神会,知道这个技巧到底是怎么来的。”


家风传承

在荀皓的记忆中,爷爷就是一个戏痴,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是空下来,就会琢磨戏。不但琢磨戏还要琢磨人,他的戏是给谁看的,那么这个戏要怎么演,才会更出彩。他的父亲荀令香同样也是京剧名家。在这样的氛围中,荀皓从小就有股灵气,学什么都快,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没有继承祖辈成为一名旦角,而是武生。

这样一个梨园世家有着严谨的家风,讲规矩、重礼义是荀皓从小到大一直恪守传承的。小时候的他,每天一早都要给爷爷请安,爷爷说可以出去玩,他才能离开。和荀皓接触过的人,大都会感觉得到他的“规矩”,不管什么,他都要讲个“礼”,他觉得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东西,不能坏了。荀皓谦虚又懂规矩,让他在圈内的人缘极好,大家都愿意找他排戏,而他往往出的力最多,计较得最少。

荀皓从小看着爷爷、父亲排戏,也悟出了凡事要懂得灵活变通的道理。遇到过不去的坎,他总能够想个变通的法子。

荀皓在京剧院当武生时,排在自己前面的人太多了,等能够让自己上台演主角的时候估计已经离退休不远了,心思灵活的他决定另辟蹊径,多学些本事。当时很少有人关注导演这个职业,他便开始参与排戏,逐渐地向导演方向发展。不成想,在这样的转变中,他也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发挥才干的舞台。作为导演,他当时和京剧院里其他两名专业导演并称为“三聚头”。而成功转型也让他在日后有机会被推荐到《西游记》摄制组当副导演。

即便已经身怀绝技,但是每当遇到梨园界里的前辈,无论对方如何客气,荀皓都会把自己摆在晚辈学生的位置上丝毫不敢越界。他觉得这就是规矩,祖一辈流传下来的,要守着,不能因时代变了,规矩就忘了,大家说笑归说笑,规矩不能乱。

夫唱妇随,发挥余热

说起荀皓,就不得不说说他的爱人李丽。当时李丽在京剧院里是出了名的刀马旦,不但人长得好,功夫更是了得,京剧院为了提早招她入院,甚至提前让她从戏校毕业。同在京剧院的荀皓,可谓近水楼台,在众人的撮合下,两个人情意相投,很快就结为夫妻。他们在生活上相互照顾,在业务上互相切磋,成为了梨园界里的一段佳话。

当时李丽正在排练《盗仙草》,她想让“打出手”能有所变化,这不仅增加观赏性,同时也增加了难度。李丽和周围的同事互相交流琢磨,身为丈夫的荀皓更是责无旁贷地在一旁出点子。结果他们的功课,果然在演出现场得到了极好反响。当然,也有出差错的时候。武生在台上最怕的就是掉抢,有时甚至掉了不止一次。虽然观众是宽容的,但是每当此时,李丽都会自责不已,常常会躲到没人的地方哭鼻子。正是出于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使得其日后在香港的演出大获成功,好评如潮。

现实中的李丽,是一个不注重名利的人,在她看来,把戏演好,比什么都重要。退休后的李丽,大部分的时间就是陪同荀皓工作,两个人一起为京剧事业的传播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李丽说:“现在学京剧的孩子不容易,外面那么多的诱惑,自己一个人在北京演京剧,挣的钱不多,又要房租,还想攒点钱,多不容易呀。”有的孩子,一连跑了多年的龙套,仍然矢志不渝地坚持在舞台上,这让荀皓和李丽很感动,他们真怕这门艺术断了,没人学了。所以,只要自己的身体还可以,他们愿意将自己身上的这点本事全拿出来,传给下一代的年轻人。

荀皓曾被评为中国京剧十佳感动人物,当年,荀皓曾经为京剧院每年拉来赞助几百万元,这些赞助的费用用于京剧的公益演出,低票价让更多的人走近了京剧的舞台,认识到了京剧的魅力。

年轻的时候,荀皓把很多的时间放在影视作品上,如今,他更想把自己的手艺重新带回到京剧的舞台上。现在的荀皓应京剧院的邀请,经常带着李丽回到京剧院排戏。

荀皓坦言,他希望有生之年能把荀派艺术传承下去,希望看到爷爷、爸爸的这些精华的东西有人能够继承。当然,除了荀派的戏,其他门类派别的戏,只要有需要,荀皓也毫不推辞。

至今,荀皓都没忘记爷爷教导他的话:学习需进步,做事应孜孜不倦;待人须友善,行好事莫想回报。荀皓也正是按照爷爷的教导去做人做事,他自嘲:博不精,专不透。

这就是荀皓,一个谦虚的、懂规矩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离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