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个人风采

选择字号:

张英泉:行走在音乐教育的路上

2018-09-03    来源:正能量

人物简介

个人简介_21



张英泉,1947年生人,中央歌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客座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西城分会理事兼艺术顾问,中国合唱协会理事。曾在《白毛女》《第一百个新娘》《图兰朵》《茶花女》《卡门》等中外歌剧中扮演主要及次要角色。

张英泉创立的响誉国内外的“北京四兄弟”演唱组合,于2000年荣获由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最佳组合金奖。他组建了首都女子合唱团并任指挥,带领合唱团连续两年获得北京市合唱比赛青年组金奖,多次举办专场音乐会,收获诸多奖项及音乐界的高度评价。2006年退休。

张英泉老师高大英俊、随和有礼,退休十余年仍保持着青年般的热情,他培养学生、参加公益、指导合唱,为音乐教育事业探索奔忙,始终行走在路上。

桃李满天下

张英泉在中央歌剧院是一名男高音歌剧演员,退休后,他立足专业从事声乐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歌唱人才。

自己懂声乐是一回事,而教授声乐则是另一回事,它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储备,更需要为人师表的责任心、耐心和爱心。说起当声乐老师,张英泉并不陌生。早年间他在中国音乐学院接受了系统的专业教育,音乐基础非常扎实,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那时他就不仅是文工团的歌唱演员了,还担任了全体声乐演员视唱练耳的教员。此外他还负责培训从基层部队选拔的歌唱爱好者,他所培训的学生中,在后来有很多获得了优异成绩。

进入中央歌剧院后,张英泉除了认真完成本职工作,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音乐教育,40多年来他教过的学生数以千计,为国家文化演艺战线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他的很多学生学有所成进入国家各大院校、文艺团体,有的参加国内外的歌唱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退休之际,张英泉应邀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当客座教授,一直担任教职到2013年。

蒋宁是中国歌剧舞剧院优秀的青年歌剧演员,她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2009届音乐表演系,是张英泉的得意门生。蒋宁刚到张英泉班上的时候,有一次和他聊天说不想学(声乐)了。张英泉很诧异,蒋宁的声音条件很好,如果半途而废是很可惜的。他进一步了解学生,得知蒋宁有一些对前途的担忧,于是他就力劝蒋宁做好自己,安心完成学业。

张英泉用传统美声唱法教授蒋宁,毕业演出时,学院的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很吃惊蒋宁在演唱声音上的变化,而她也顺利地考入了中国歌剧舞剧院。后来她在歌剧《白毛女》和《小二黑结婚》中分别饰演喜儿和小芹,成功的角色扮演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赞扬。

中国铁路文工团女高音独唱演员于珈对张英泉老师的帮助终生不忘。她在“北漂”期间机缘巧合认识了张英泉,老师不仅悉心指导她,还帮她在附近租房子。衣服破了师母给缝,天冷的时候给她拿厚衣服穿,这些都让异地漂泊的学生感到异常温暖。于珈曾说:“张老师无论是在声乐艺术上,还是在做人做事方面,都让我学到很多终生受益的东西。”

张英泉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学生,他说:“培养学生是我的乐趣,我愿意看到他们成才,他们在歌唱事业上获得成就,我很高兴!这也是我的价值所在。”

要做我们自己的音乐

20世纪90年代文化市场不景气,歌剧院组织演出队下基层。为了能使演唱更贴近老百姓,张英泉组织了剧院的其他三位同事,正式成立了“北京四兄弟”组合。“北京四兄弟”雅俗共赏、活泼幽默的演唱风格,深受全国各地观众的喜爱。

1、北京四兄弟演唱组合



张英泉在“四兄弟”中年龄较长,知识结构也比较深,负责曲目的改编和排练。他自掏腰包做了“四兄弟”的第一张专辑——《半个月亮爬上来》,在业界引起了很大轰动,获得了2000年度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最佳组合金奖,并受邀参加春节联欢晚会,在人民大会堂正月十五团拜会上受到时任总理温家宝的夸赞。

“四兄弟”组合大胆创新,他们在舞台上的演出独树一帜、风格喜人,这让张英泉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音乐理念——要做我们自己!他改变了歌剧院只演西洋歌剧、不演通俗曲目的表演形式,以雅俗共赏为指导方针,编演了一些中国各地少数民族的优秀民歌,将传统的歌唱技法和现代表演风格相结合,古典音乐和现代人的审美取向、爱好相结合,结果大受欢迎,并且直到今天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这种既高雅又通俗的表演形式使得“北京四兄弟”组合先后受邀到美国、新加坡、悉尼歌剧院等世界各地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均受到疯狂追捧。那场面就和现在的明星开演唱会一样,他们在大公园的广场,有上万人听,唱完以后第二天大街上全认识他们,电视台也来采访,请他们做节目……

如今“四兄弟”组合中已有三人退休,但大家劲头不减,仍然经常到各地演出。“四兄弟”演出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管多大的舞台,尽量不使用麦克风,坚持把“四兄弟”最真实的声音奉献给观众,用张英泉的话来说——“就做我们自己!”

文化自信对于张英泉来说首先体现在对我们本民族音乐的自信上。“现在合唱界很多人都在追求欧美的东西,什么都要用英文唱。事实上中国有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像《黄河大合唱》,那样一个有震撼力的本民族的优秀曲目你不唱,把方向走偏了,难道只有唱外国的东西才标志你的水平吗?”

这些都是张英泉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感到自己的肩上是有担子的:“我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聂耳、冼星海、黄自、贺绿汀、马可等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他们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的、经典的音乐作品,如果我们这辈音乐工作者不去演唱、不去传承,将来就更没有人知道了。”

音乐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没有歌唱家的传承,中国的优秀音乐遗产怎么办?因此,“做我们自己的音乐”是对中华文化传承的坚守,它源自张英泉对于国家和本民族音乐的热爱。

拳拳赤子心

“国家培养了我,我有义务免费辅导大家,把我所掌握的音乐知识普及下去,让更多人受益。”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张英泉在完成歌剧院的演出任务之外,还广泛组织和参与音乐领域的社会活动。

2006年退休以后,本该好好休息、颐养天年的张英泉却一天也闲不下来,开讲座、辅导合唱团、公益演出,他辅导过包括国企央企、大专院校、医院、部队、民间合唱团等各级单位和组织多达数百个,还曾受邀赴香港、日本为当地的合唱团排练,指挥演出。他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培训的经验,包括如何提高非专业音乐爱好者的演唱技能。他的公益演出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他还曾率团赴香港、日本、法国等地举办专场音乐会,参加音乐比赛。

在培训的过程中,张英泉发现很多单位和学校的高学历人才,有的还是博士,对音乐一无所知,缺乏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的都是港台、欧美的通俗音乐,这类流行音乐带来的是暂时的娱乐,不属于艺术的范畴。”

相较于国内音乐教育缺失的现状,张英泉回忆1987年去日本演出时看到的情景:在一条很干净的街道上,几乎见不到什么人,突然一个大门外排了很多人,翻译上前打听,原来是一个小学在招聘音乐教师,如果有人能拿到这份工作,他的待遇将是学校里最高的,配房配琴,工资也很高。

这一幕触动了张英泉,看到国外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他感到我国音乐教育情势的紧迫性。“我们国家经济在腾飞,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应该为国家分点忧,对国人进行音乐普及教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张英泉看来,音乐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无论是聂耳、冼星海,还是贝多芬、舒伯特,他们的音乐有一种打动人心的震撼力,能够启迪人的心灵。“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对音乐漠不关心,觉得(音乐)很枯燥,其实是生命的缺失,不完美,是很悲哀的。”

“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音乐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妙绝伦的音乐作品,这对于今天的我们,是多么大的一笔精神财富。如果我们与之失之交臂,将是巨大的遗憾!”

他觉得中国经济腾飞了,为什么有时候人家还看不起我们,全民的文化素质教育包括音乐教育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张英泉投身音乐教育的一个缘由。

合唱团就像我的女儿

说起首都女子合唱团的成立,也颇有些曲折。当时,有人向张英泉提出想要赞助一个合唱团的意愿,于是张英泉就决定成立“首都女子合唱团”。没想到成立当天,投资方出了问题,无法提供赞助,张英泉心一横:没人赞助我们也成立,哪怕每人先交点团费,先成立起来再说!

2、张英泉辅导合唱


就这样,首都女子合唱团一直坚持到了现在,从一开始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70多人。15年间,几百位团员来来去去,这些人中有公务员、企业职工、大学教师、医务工作者,年龄大都在20到40岁之间,是首都地区年轻化的民间合唱团。这个团里15年来培养了很多在业内小有名气的歌唱演员。

张英泉用专业系统的科学发声方法训练团员,花费大量精力教授音乐知识,提高团员的音乐素养。现在的首都女子合唱团在首都地区的女子合唱团里首屈一指,每次参加北京市的合唱比赛,总是第一名。

成绩背后,是别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与付出。没有资金支持,团员们自掏腰包,排练的场地一次就要500元场地费,制作演出服、赴各地演出的路费、食宿,都要靠大家集资承担。

张英泉为首都女子合唱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交不起场租,为了省钱,张英泉干脆把自己家变成了排练场,经常在家里组织合唱团的小合唱的排练。他还请合唱团的独唱演员到家里来排练,为团员们购买相关资料和书籍,即使生病了也从不缺席,输完液手上贴着胶布也要为大家上课。

张英泉不辞辛劳地培养人才,首都女子合唱团成立至今他没有收过一分钱,反而经常为合唱团搭钱。

2012年去日本演出,张英泉应邀为日本合唱团排练,并在演出当天为他们指挥,日本主办方支付给张英泉50万日元的劳务费,张英泉当即把钱交给了合唱团,回国后拿着这笔钱举办了首都女子合唱团专场音乐会。

2014年和2016年合唱团两次赴香港举办专场音乐会,团员自己掏钱支付路费、食宿等开支,演出大获成功,在当地受到热烈的欢迎。

在张英泉的悉心指导下,很多团员从不懂音乐的门外汉成长为了专业的音乐人才,有的甚至因此找到了工作,获得了事业上的进阶机遇。看到她们的成长,张英泉感到很欣慰。

2016年法国世界合唱艺术节首次邀请中国参加,举办方经过一年的考察,在全国众多合唱团中选择了首都女子合唱团。由于举办方只提供食宿,团员们就自费购买机票、租赁大巴、联系旅行社,以旅游团的形式赴法参加比赛。

这是中国的合唱团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盛会,当地的市长也都亲自接见。当团员们看到中国的国旗第一次飘扬在会场时,都纷纷落下了激动的泪水。尽管没有媒体报道,国内无人知晓,但团员们都感到这是在为国家争光,内心充满了自豪感。

张英泉的妻子陈晓红也是合唱团成员。“张老师对这个合唱团,就跟对自己的女儿一样,在他眼里就没有家里的事,都是合唱团的事。”陈晓红说,“这么多年我都习惯了,我们每次出国演出,他一声令下我就得给他奔走张罗。”张英泉每天的日程安排得很满,越到节假日的时候越忙,基本上都用来排练演出,所以他们夫妇二人根本没有假期。

即便很辛苦,张英泉依然乐在其中,他说:“命运既然把我领上了这条从事音乐的道路,我就要用我的音乐知识教育和培养更多的人,虽然退休了,但只要身体健康,就会坚持做下去,这对社会、对全民的音乐文化素质教育,都是好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离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