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个人风采

选择字号:

刘奇:为艺术奋斗终生

2018-07-02    来源:

为艺术奋斗终生

人物简介

1



刘奇,1936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百泉。1952年分配到中央歌舞团,任交响乐队首席大管,后担任中国交响乐团(原中央乐团)首席大管及艺术委员会委员。1978年,荣获第一届“中国科学大会奖”和文化部科技发明奖。

代表作品有《大管协奏曲》、交响乐《人民公社》、交响大合唱《富士山风暴》(与瞿希贤、田丰合作),并为多部电影、电视剧创作大管独奏、重奏曲等,有“中国大管之父”的美称,其名字被收录在《20世纪中国名人词典》中。2005年,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大管学会第一届学会长。1996年退休。

刘奇出生于河南百泉的音乐世家。他的父亲刘诚甫早年毕业于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业专科学校音乐系,在音乐领域工作几十年,还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音乐词典。受父亲的影响,九个子女中有八个进入了音乐界,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家。

如今,刘奇已经从演奏一线退了下来,但他的事业心却丝毫不减,他不辞辛苦,继续从事着大管教学工作。作为中国管乐艺术的一面旗帜,他对艺术事业认真的态度和执著的精神鼓舞着后来者,为他们树立起光辉的榜样。?

培养人才多献策

退休后,刘奇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大管学会的工作上。2005年,经中国音乐家协会批准,中国音乐家协会大管学会(简称中国大管学会)成立,刘奇当选为第一届学会长。中国大管学会是隶属于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非法人二级协会,是由全国大管专业工作者和对大管事业发展有较大贡献的音乐工作者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非盈利性质的专家组织。学会的宗旨是:力求在大管演奏、教育领域发挥导向与示范作用,加强与国内外大管专业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大管艺术事业的普及与发展,提高我国大管演奏水平,努力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贡献。刘奇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更加积极地奔忙于全国各地,为祖国遴选音乐才俊。

2



2015年,刘奇到访虎门外语学校,参观考察了该校大管艺术特色教育工作,手把手指导虎外乐团孩子训练,并对虎外大管特色教育提出宝贵的意见。

作为国内大管界的泰斗人物,刘奇对虎外近年来在全国、省、市管乐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早有耳闻。此次来到虎外也特意为小学、初中、高中乐团及艺术特长生上了四次专业课。他上课的形式很特别,并不是一个人在台上讲,而是一次性从虎外乐团中选出十多名学生,让学生们逐个进行大管演奏,刘奇则逐一点评每个孩子演奏存在的优缺点,并手把手传授如何进一步提高演奏水平的技巧。虎外学子们对管乐的热情和表现出来的艺术水平,也得到了刘奇的认可。

“这些孩子这么热爱音乐,这么勇于奋斗,已取得一个很高的成绩,我觉得这是非常让人振奋的,就算在国外,这个年龄段的水平也是很高的。”刘奇说。

其间,刘奇对虎外在管乐特色教育领域的巨大成就给予好评,尤其对虎外董事会多年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繁荣校园管乐艺术的眼光给予高度赞扬。

刘奇表示,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会钢琴、会管乐,将来对他的视野,对他整体的音乐修养,包括其他的文化修养都是有帮助的,虎外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刘奇是一个对音乐痴迷的人,他的乐趣便是对大管艺术的不断追求和探索。早年的赴欧洲演出曾令他大开眼界,出国前他只知道一本《威森堡练习曲》,到了国外,他见到了各类的乐谱,练习曲、独奏曲、协奏曲等等,应有尽有。他高兴极了,为了买到心爱的乐谱,几乎花掉了所有的钱。回国后,刘奇将所有曲谱吹奏数遍,每个曲调都烂熟于心。基于此,他在后期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准确地指出学生演奏方面的错误,这都得益于刘奇早年间对大管艺术的疯狂追求。

中国老一代音乐家,获得世界殊荣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刘奇就是其中一位。国际双簧协会鉴于他在大管艺术事业上的突出成就和杰出贡献,特吸收他为唯一的中国籍国际会员。有很多年轻人从祖国各地来到刘奇身边学习大管,他不收学费,倾囊相授,继续不遗余力地为国家培养人才。繁忙之余,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自己的演奏事业,仍坚持每天专门练习。

开拓进取屡创新

在庆祝中国交响乐团建团五十周年系列音乐会上,年已七旬的刘奇重展雄风。由中国交响乐团协奏、著名指挥家谭立华执棒,刘奇成功地演奏了作曲家金湘为他创作的大管协奏曲《幻》。这部作品有很多现代作曲技法,音乐上亦很有深度,而独奏大管的演奏技巧更是复杂丰富。刘奇当晚的演奏技艺丝毫不减当年。面对着如此艰深的作品,他的娴熟技艺得到了超水平的发挥,其清晰的单吐、双吐、颤音、滚舌音等,华彩乐段中最高音吹到小字二组的升C,令所有同行为之惊叹。听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叫好声响彻整个音乐厅,数十束精致漂亮的鲜花为刘奇献上,一位来自以色列的音乐学院院长不禁赞道:“实在是太完美了!”?

天赋异禀的人,往往都具有执著的特性,刘奇就是用他的聪明与勤勉来诠释“天才”这个词,这也正如其名,“奇”者大才,他便是大管演奏的奇才。刘奇吹大管有着一种先天的灵气,这种灵气则是由他的刻苦和聪慧带来的。当年他在国外为了尽快学会莫扎特的大管协奏曲,整天抱着乐器学习,后台、旅馆都有他勤奋的身影,即便是在火车上,也要找个地方反复练习。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专业学习和钻研上面,世界上那些经典的大管曲调,没有他不通晓的。除此之外,他吹大管总是喜欢开动脑筋,一般来说,大管的最高音是小字二组的f(20世纪初为小字二组的d,后发展到小字二组的e),而刘奇通过自己的苦练和探索,很早就能够吹到小字二组的g。他自信地说:“如果用稍硬的哨子,我可以吹到HighC。”这对于一件低音管乐器来说是极难做到的事情。

3



刘奇不仅在自己的演奏中扩展了大管的音域,而且还发明了多项新颖的演奏技术。他发现我国民族管乐器唢呐能够演奏双吐音,便虚心地拜唢呐演奏家赵春亭为师学习双吐技巧,并能很快地掌握,还在此基础上学会了三吐技巧。刘奇对这两项演奏方法的掌握,足足比西方演奏家们早了10年。除此之外,他还学会了另一项管乐演奏的绝活——循环换气,这项技术打破了西方管乐理论的极限,为大管演奏技术的完善及音乐表现的自如提供了更加开阔的天地。?

随着刘奇在大管技艺方面的逐年深入,他对于乐器演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完美地展现大管的音色魅力,他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传统的管乐器都是单音乐器,大管也不例外,作为双簧低音乐器,自古以来就是演奏单音的。可刘奇却不走寻常路,要另辟蹊径。他竟能在一件乐器上同时吹出三个音或四个音的和弦,实是叫人匪夷所思。刘奇很早就发现了这种乐器在构造上的缺陷,首先是音准,这个问题从大管诞生起一直延续了300多年。大管的管身细长,但他的几个基本音孔却要设置在双手能够得到的地方,所以这些音孔必须斜着打眼,一旦眼的角度出现偏差,就会产生不准的音。而且,音孔的大小、高低位置的对比都是影响音准的重要因素。刘奇发现了这些问题,一直想对其进行改造。后来,北京管乐器厂的青年工人郝云给他带来了机会。刘奇为此反复试验,想了很多办法,重新设计了孔位的大小、角度及位置,郝云则根据刘奇提供的误差数据进行改造,经过长期的磨炼和试验,他们终于成功了。刘奇正是用这种新型大管,吹出了可以同时发声的和弦。

艺术之路无止歇

刘奇在担任中央乐团首席大管的几十年时间里,先后随团出访过美国、前苏联、德国、西班牙、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几十个国家及地区,并多次在国内外举行独奏音乐会。他的精湛演奏技艺令人感叹和钦佩。刘奇的演奏音色纯正、技巧全面、风格准确。作为独奏家,他演奏的许多作品都被人们奉为经典。其中,莫扎特的《降B大调大管协奏曲》这部有着相当难度的作品,刘奇也能够很好地把握,演奏起来更是严谨流畅。刘奇拥有别人无法企及的大管演奏经验,担任中央乐团首席大管几十年来,演奏过难以计数的世界经典交响乐作品,是当时中央乐团管乐阵容中的中坚力量,一直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一个好的演奏家未必是一个好的教育家,而刘奇则不然,在大管领域中,他既是一流的演奏家,又是难得的教育家。几十年来,他在这方面辛勤耕耘,为全国各个乐团、院校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大管演奏人才。他先后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多所艺术院校,可谓桃李满天下,有着“中国大管之父”之美誉。除教学之外,他还著有《高级大管练习曲》《大管演奏法》《大管考级教程》等专业教程,尤其是《高级大管练习曲》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此外,他还为教学录制过大管基础教程VCD。

刘奇是中国大管演奏领域的杰出代表,在整个中国乐器发展史上,注定会留下浓重的一笔。他从小就有音乐天赋,加之后天的努力探索,在大管演奏方面取得了卓绝斐然的成绩。刘奇还一边教学,一边积极投身到公益讲学的事业之中。有人说,他是一位真正的“中国好人”,退休前,文化部曾多次请他出任乐团领导,但都被他谢绝了。退休后,他担当起乐团退休党支部书记,并获得了“模范书记”的称号。刘奇是一位值得人尊敬的艺术家,其光辉形象已深入人心,其艺术思想也早已四海传扬。

上一篇:
下一篇:

 离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