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老年风采 正能量

选择字号:

刘淑琴:竭尽一生为评剧

2018-11-05    来源:正能量

刘淑琴

刘淑琴
人物简介

刘淑琴,1946年生于黑龙江省依兰县。文化部原勇进评剧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曾先后担任北京北京戏曲学院客座教授、河北省群艺馆评剧协会会长、刘淑琴评剧社社长。

演出剧目有《杨三姐告状》《花为媒》《江姐》《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参演剧目《血泪奇冤》曾荣获河北省“全省文艺汇演大赛一等奖”;1984年在中央电台举办的全国评剧中青年广播大赛中荣获十佳演员;1991年为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在中央直属院团向党献礼大汇演中演出《江姐》,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个人表演一等奖。1996年退休。

刘淑琴扮相俊美,端庄大气,适合扮演多个行当的女性形象,且嗓音柔润,行腔婉转,由于深得评剧大师新凤霞的真传,业内的专家常称她能“以假乱真”。她对艺术精益求精,特别是在爱人崔东坡(国家一级琴师)的帮助下,还不断对新派艺术在风格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退休后的刘淑琴仍致力于传承和发展评剧艺术,戏院任教、成立评剧社团、辅导戏迷演戏……她的日程总是满满当当,但她却乐此不疲。她常说:“评剧是我一生的事业,为了她,我会竭尽所能……”。

3

3

培养新生力量

1996年,刘淑琴刚退休,便被北京戏曲学院聘为客座教授。此后的3年里,她精心为中国评剧院定向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其中还有两人荣获了全国小梅花金奖。她也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先进教师。她在戏校的学生到现在还时常到家中听她说戏,王靖、王欢等现已成为评剧院的主要演员,院里的中坚力量。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刘淑琴很注重平时的锻炼打磨。在黑龙江省评剧团演出时,由于舞台上的椅子特别笨重,年纪还很小的刘淑琴搬起来直打趔趄,样子非常难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在晚上搬着椅子在大教室里来回地跑圆场,练力量、练平衡、练形体。尽管很累,但她咬着牙一直坚持着,这一切都是为了在舞台上演出时能保持一个好身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她也一直要求学生们一定要将基本功练扎实。

从2007年到现在,刘淑琴一直在怀柔、石家庄、唐山、香河以及衡水等地为当地的评剧戏迷和业余剧团导戏、排戏、设计创作唱腔、改编剧本,并深入到农村演出。她与爱人崔东坡不辞辛苦,不计任何报酬,有时设计唱腔甚至到后半夜两三点。多年的悉心教授,刘淑琴带出了不少地方业余剧团的弟子,且多已经成为各自剧团的骨干力量。遇到剧团排大戏时,刘淑琴还常常亲自赶往现场进行指导。

《米罐之谜》是怀柔区为“凝聚全民力量、反邪防邪拒邪”主题教育宣传月活动而创作的一部现代评剧。其唱腔地道,基调幽默,演出后获得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这部戏的演出成功,背后是刘淑琴的默默奉献。排演之初,刘淑琴拿到的原剧本名叫《醒悟》。剧本内容缺少必要的矛盾冲突,且没有戏曲规律。她征求了作者的意见后,凭借多年的舞台经验,花费了几个昼夜对其进行了二度创作,并将其改名为《米罐之谜》。而且整部戏的排练也都由刘淑琴手把手地指导。

由于参与演出的演员都是业余的,且多当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刘淑琴排练起来并不十分顺利。她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耐心地去讲解,还费尽心思为演员设计了不同风格的唱腔。在编排过程中,刘淑琴牢牢把握住戏曲的虎头、熊腰、凤尾三点理论,要求台上演员带给观众的一定是回味无穷的戏,而非是看着热闹没有韵味的闹剧。最终在爱人崔东坡的协助下,这部剧在地方连演21场。尤其到怀柔农村基层演出时,老百姓反响热烈,直呼没看够。

为了献礼“十九大”,刘淑琴在香河的弟子准备将老师之前演过的《江姐》片段重新搬上舞台,刘淑琴就抽出时间来前去香河帮助弟子排戏。多年来,她就这样不辞辛苦地奔波着。但看到这些热爱评剧的人一点一点地进步,刘淑琴眼中满是评剧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希望。

2

2

成立“刘淑琴评剧社”

刘淑琴曾是石家庄评剧团的台柱子。当年跟随石家庄评剧团下基层演出时,艰苦的岁月磨炼了她的意志。数九寒天里,她为了保持一个好的身段,只穿着单薄的衣衫,化妆用的油彩冻成一块却还要擦在脸上。演出遇到坏天气,大风一吹,便是满嘴的沙子。而且已患气管炎的她不得不承受农村煤烟、农民所吸旱烟的困扰。但付出总有回报,1979年,在河北省戏曲汇演中,她主演的《血泪奇冤》获表演一等奖。

2004年,赋闲后的刘淑琴重新回到了石家庄。每周三、五,她都会在河北省群艺馆义务教戏迷票友唱戏;每周二、四,在石家庄市群艺馆义务教另外一帮票友唱戏。现在,她还分文不取地给北京和石家庄的十几个徒弟教戏。在河北省群艺馆里,她为大家排演了《枣林风波》。这部由她亲自指导、唱腔也由她来制定的节目在广州参加比赛时获得了金奖,后来还进行了巡回演出。她排演的《山花》也获得了河北省比赛的一等奖。

当时各地戏迷大部分通过书信与刘淑琴往来,一年到头她光收到的信就有好几麻袋。但每封信她都认真阅读、仔细回复。很多戏迷或找到家中,或打电话请教,她不仅不烦,还热情相迎,有时还管吃管住。逢年过节,票友们搞联欢活动,刘淑琴既出钱又出力。在联欢会上,不管是台前,还是幕后,刘淑琴总是最忙的。她帮着演员化妆、整理服装道具,哪个演员登台前,她都要鼓励叮嘱几句。有两个演员太紧张,几次找到她问:“我拿这个手绢行吗?”“这个披肩适合我吗?”“我能戴这个戒指上台吗?”……不管什么问题,她都笑着认真回答,给予演员最大的鼓励。

刘淑琴早期演出照片

刘淑琴早期演出照片

同一帮票友们待久了,大家都愿意让刘淑琴牵头成立一个剧社,而刘淑琴自己也愿意为弘扬评剧艺术做些事情。于是2012年,刘淑琴以自己的名义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了“刘淑琴评剧社”。“刘淑琴评剧社”刚刚成立,就已拥有会员50多人,连沧州等地的外地戏迷也慕名而来。刘淑琴除了指导票友排戏,还要为他们置办服装、道具操心。如果不是真正热爱评剧,恐怕很难解释她放弃悠闲的日子,而选择这样一条辛苦的道路。但是忙并快乐着,创办剧社后,刘淑琴看着票友一点点进步,看着新派艺术由此传承下去,心里非常满足。那几年她既在北京任教,又在石家庄办剧社,经常两头跑,生活中充满忙碌和精彩。评剧社每周坚持活动,以传承发展评剧艺术、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为己任,一切费用自理。后来陆续排出了《江姐》《小女婿》《金沙江畔》《小二黑结婚》《谢瑶环》等十多个选场、选段,而且常到厂矿、社区等基层演出,且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把自己奉献给评剧

长年累月的演出让刘淑琴落下了一身毛病。气管炎曾让刘淑琴一度想要放弃唱戏。后来为了治疗气管炎,她吃偏方,却又吃出了一个拉肚子的病根。有一年正赶上演出,她中途身体不适,无奈退场,回到家中竟疼得昏了过去,过了好久才恢复知觉。

后来在廊坊演出大型评剧《江姐》时,她的肚子又突然钻心地疼了起来,几乎晕倒在地。无奈之下她再次被迫退场,医生诊断为急性结肠炎。大幕拉下后,导演向观众解释并准备将接下来的戏临时调换成综合节目。但刘淑琴觉得对不住观众,过意不去,执意要回到台上,她让医生给她打上一针,稍事休息,振作下精神就又上了台。大幕再次拉开,刘淑琴撑着孱弱的身子出场,仍是一板一眼,坚持将后半场戏演完。观众深受感动,纷纷起立,雷鸣般的掌声在剧场回荡,经久不息。刘淑琴见此也满含热泪,再三向台下鞠躬致谢。

也许是因观众们的掌声,也许是出于对评剧发自肺腑的热爱,刘淑琴终究没有放弃演出。有一年慈善义演,刘淑琴正在医院打吊瓶,团里通知需要她上台表演,她二话不说拔掉针头便去了现场。由于药的副作用过大,上台后她浑身哆嗦,尤其是手抖得厉害。但为了保证演出效果,刘淑琴强压住颤抖,故做轻松,行云流水地走着舞着,笑语盈盈地说着唱着。台下的观众只是一个劲儿地叫好鼓掌,谁又知道她几乎是用生命在演出啊。

除此之外,刘淑琴勤奋好学,喜爱并擅长书法。她特别注重培养自己的文学艺术修养,不断陶冶艺术情操。在《御河桥》中“柯宝珠花题诗”的一场戏中,她运用草体悬肘疾书艺术,连续现场诗画三幅,博得了满堂彩,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许多人争相向这位梨园才女索要书画。

这就是著名表演艺术家刘淑琴,为了评剧她心甘情愿地这样付出着。

“评剧是我的根,评剧是我的魂!”刘淑琴如是说。从艺有所成就,获奖已成过去,退休后的晚年,刘淑琴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矢志将评剧艺术发扬光大,传授后人。过往的岁月激励着刘淑琴在艺术道路上继续不断进取,在未来评剧事业的道路上,她将依然发挥正能量,再创辉煌。

上一篇:
下一篇:

 离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