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个人风采

选择字号:

申溪:话说好友“老孙”——记中国歌剧舞剧院舞美师傅孙希贤

2025-04-30    来源:中国老年文化

孙希贤,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孙”。老孙朴实.厚道,是中国歌剧舞剧院资深的舞美人员。

老孙和我是同龄人,生日比我小两天。老孙身体一直健康,谁料想因骑自行车被大风刮倒,摔伤内脏,不幸意外去世。我们是多年好友,虽然他去世有五年多了,如今回想起来,仍感到非常悲痛!

1970年至1973年,这三年多时间,是我和老孙接触最多的时期。

1970年5月20日,中国歌剧舞剧院在解放军65军统领下,分为三个文艺连(每连一百多人),下放到张家口蔚县西河营,锻炼和清查“516”。文艺一连由歌剧团演员和乐队组成。我夫人潘鸿印就在这连,我们同时下放,家里我母亲一人照顾着三个孩子,很不容易。文艺二连由舞剧团演员和乐队组成。文艺三连由院部、行政、舞美队人员所组成。20日这天,剧院的三个文艺连全体成员,从宣武区南华东街乘大轿车出发前往280公里以外的目的地西河营驻地,全部住在废弃的营地窑洞,三个连都在壶流河畔,各连相距不远。郭兰英、赵青、陈爱莲等知名演员随团下放。我和孙希贤都在文艺三连,大作家乔羽和陈紫、李建庆、舒铁民等也都在三连,住窑洞大通铺,院领导李刚住在小山上的一间小房里。第一年下田劳动,又冷又硬的水田踩下去很不是滋味,有时不小心摔在田里,不仅裤子全湿,还往往带上蛔虫卵来(田里要用大粪施肥),这劳动改造也够刻骨铭心的!

第二年,我被调到炊事班。剧院的老厨师蔺雨田在炊事班挂帅、负责红案,炒菜。负责白案、主食的就是孙希贤,别看他有口吃,说话磕磕巴巴,但他心灵手巧。在舞美队是负责装置的一把手,制作布景的能手,在炊事班是做各种主食的多面手。别看下炊事班,当时是有政治条件的,和“516”有关系的不行,我是“黑帮”线上的,尚可。我先向老孙手把手的学白案,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和上几十斤的面粉,第二天发酵后开始做主食,终于把老孙的手艺学到了,馒头、丝糕、花卷、枣糕样样都拿下,所以我尊称老孙为师傅。

老蔺是饭馆出身,一手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佳肴,深受大家欢迎。当时蔺师傅年老多病,经常要回京治病,做菜的活儿就由我代替了,滑溜里脊、烧茄子、肉炒三丁、炸丸子等都保持了原汁原味儿。逢年过节九连的战士特意来邀请厨师去做团圆饭,我就带上白围裙,拿上菜刀和铲子,像模像样,活托儿一个大厨,下部队做菜去了,十几个菜一桌,做上十来桌,一点问题也没有!和战士们痛饮一杯,其乐无穷。

西河营地区一片荒原,没有青山绿水,晚上去蔚县看场电影要往返走好长的夜路。夏天在壶河游泳,冬天穿上冰鞋在厚厚的冰面跑上几圈,真是畅快呀!炊事员都住在一个窑洞的大通铺上。炊事工作十分辛苦,冬天地冻天寒,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做早饭。文艺三连以舞美人员为主,劳动力强。吃菜都是自己种的,还养着鸡、鸭、羊、兔,摄影家游振国非常敬业,他养的鸭子退了毛和内膛,净重八斤。头一天用大柴锅酱了,晾一夜,第二天整只下油锅炸,这香酥鸭比酒店的毫不逊色!新鲜的羊肉一扇扇挂满了一屋子,或涮、或爆、或炒;自己做或食堂做都可以!三连的伙食顶呱呱是出了名的,一、二连的战友来做客必定热情招待!

炊事班前面是一片广场,上面有一片高坡,面积正好是一个篮球场,每天打打球,还有时搭上临时舞台,唱唱样板戏,来个自娱自乐,在枯燥的生活中寻找乐趣,这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我当了两年炊事员,从不会做饭到基本上掌握了一些烹调技巧,是珍贵的一大收获。感谢恩师们,为首的当属领进门的好友,老孙师傅!我每次出书或是报刊上发表了文章,总是要先送给孙师傅,他告诉我,他已经把我那本厚厚的由徐沛东题写书名的《山水有清音》读完了,我真是对他佩服至极!

舞台美术:含布景、天幕、音响、效果、道具、装置等。是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的。根据剧情内容创造、制作舞台美术给人以美的享受,便观众深入到规定情景中体会剧情的发展、人物的生活,从而取得鲜活的艺术效果。舞台美术的设计、制作过程是十分艰苦的,需要有技术高超的工作人员。老孙就是剧院一位资深的、经过磨练成为一名熟练的木工、装置师傅,很难统计老孙参与了多少部剧目的舞美工作!为此他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劳动。舞美人员不愧为令人十分尊敬的幕后英雄!

老孙的老伴身体一直不好,多病,老孙和他的儿女们细心照顾,谁想到健康的老孙却遭意外,先一步离开了这个世界,至今这不幸的消息还瞒着他老伴儿,怕她经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

那年春节前,剧院资深的医师刘运穉,四世同堂,在刘大夫女儿刘新的操持下,全家在酒店团聚,欢庆春节,迎接刘老爷子九十寿诞,还特意邀请老孙和我为座上客,老孙带上女儿孙小荣,我也带上了小女申悦,济济一堂谈笑风生。谁想到这竟是和老孙的最后一面!令人惋惜、悲痛不已。祝愿老孙在另一个世界一切都好,你勤恳奋进的精神和朴实高尚的人品将永留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离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