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个人风采

选择字号:

常祥霖:访白族大本曲名家杨汉先生晚辈——大本曲的“杨家将”

2023-10-21    来源:中国老年文化

2022年11月3日下午我随着中国艺术研究院苑利、中国传媒大学刘烨原两位民间文艺学界的博士生导师来到了位于大理喜洲大庄村白族大本曲名家杨汉先生的旧居拜访杨汉的晚辈,大本曲艺术传承人杨汉先生的儿子兼弟子80多岁的杨兴廷、杨汉的嫡孙也是传承人的杨森以及杨汉先生的重孙大本曲作家青年学者杨俊成。杨汉、杨兴廷、杨森、杨俊成一家四辈对白族大本曲颇有“择一事终一生”的优秀家风,大本曲的“杨家将”在当地广受尊敬。

白族大本曲是劳动群众最喜爱的一种说唱艺术,用叙事诗的方式演绎“大本长篇”故事而得名。在大理,杨汉先生被文艺界誉为“白族文化的活字典”。他12岁登台,深受人们喜爱,他的演唱遍及洱海周边的村村寨寨,他的名声家喻户晓,在近80年的文艺生涯中,继承发展了白族大本曲,并将大本曲升华为白剧。使大本曲和白剧如璀璨明珠,在人类艺术殿堂格外耀眼夺目。杨汉一生独立创作,导演、演唱了167个剧本,培养了100多个文艺家,成为大本曲和白剧的一代宗师。

新中国成立之后,当时已经年过半百的杨汉带领他的徒弟们背着三弦儿奔走在苍洱大地,热情歌唱共产党,歌唱毛主席,歌唱人民的伟大胜利。他因结合大理农村的实情,编唱了很多歌唱农业发展纲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现实生活的好节目,而受到上级的表扬和群众的欢迎。1956年6月,杨汉参加云南文艺汇演,演出了大本曲“大理好风光”,荣获创作表演音乐节目四个一等奖,这个曲目从那时起进入了中国曲艺经典宝库,成为白族曲艺代表性曲目。当年7月杨汉受邀来到北京出席“全国民间歌手座谈会暨口头诗人会议”,同时在参加“全国第一届音乐周”活动中,被选为主席团成员。8月24日,中国音协在中南海怀仁堂组织演出,受到了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杨汉表演了大本曲“大理好风光”。在那次座谈会上,杨汉聆听了毛主席发表的“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认为这是继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的又一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文献而激动不已。座谈会后,毛主席同中国音协负责同志及主席团成员亲切握手,他走到杨汉身旁时,见杨汉身穿长衫,胡须很长,笑问他的民族和年龄,杨汉回答,“我是白族人,今年63岁”,毛主席双手握着杨汉动情的对夏衍说:“63,与我同岁,难得!现在北京这么热,可要照顾好他们呢”,夏衍同志对毛主席说“杨汉是白族民间音乐家”,毛主席从夏衍手中接过杨汉的三弦儿,轻轻的拨动一下,说“不简单呐,你们都是人民的艺术家!”。第二天夏衍安排专人给杨汉与云南代表队全体成员每人买了一件白衬衫,陪杨汉等少数民族歌手到天安门,故宫等地游览。这些难忘的经历让杨汉和杨汉的一家倍感荣幸,倍受鼓舞,激发了他们怀着感恩情怀对大本曲和白剧的倾情投入。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杨汉充满民族自豪感的大本曲演唱,不知伴随了多少个大理人,走过他们曾经单调无比的岁月,度过多少不眠之夜,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美丽乡村的大青树下,人们搭建着松柏舞台,青枝绿叶张灯结彩,没有闪烁的灯光,没有震耳的音响,只有如水的月光从天上洒落,一圈又一圈的人们静气凝神,完全陶醉在优雅无比的大本曲意境当中。

多少年以来在大理,你随便进入一个村庄,都可以听到看到感受到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提起杨汉的歌唱和表演时肃然起敬的神情。1984年7月31日,91岁的杨汉先生因病去世,大理州领导对他做了极高的评价。“杨汉先生桃李满天下,不愧是白族艺术的一代宗师,杨汉一生呕心沥血,为白族文化的传播白剧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特殊贡献”。

追昔抚今,我高兴的看到杨汉先生的后人,继承着杨汉先生的未竟事业,不知疲倦、不辞辛劳的对大本曲艺术薪火相传,矢志不渝,日复一日,自觉自愿,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进行创作、演出、收集、挖掘、整理、研究,这是成系列且浩瀚繁杂的付出,实在是敬佩有加,感动不已。在中国戏曲和曲艺界,家族传承并不鲜见,但是如杨家代代相传者堪称凤毛麟角,极为难得!

上一篇:
下一篇:

 离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