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又一个琵琶传承基地落地,目前整个宁波市距离我们的目标还剩下一个了,等16个基地全部落实,你过来给大家讲课。”“好的!”我当即回复。
这是多天前傅丹发来的微信。
……
二年后的一天傅丹告诉我,宁波已建有35个琵琶传承基地了。
在宁波文艺界,没有人不知道傅丹。无论是琵琶演奏家的身份,还是文联主席、音协主席的地位,她是一位很受人尊敬的官员艺术家。这是她长期辛勤付出所获得的尊敬和爱戴。作为她的好友,常能在一些场域感受到这种被爱包围的“滋味”,敬意油然而生。
是先生教给我用琴叙述心声
傅丹,国家一级演奏员、琵琶演奏家、音乐活动家。她的头衔很多,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暨中国音协琵琶学会顾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音乐家协会顾问……她是一个阅历丰富,精力特别旺盛的文化官员,从她参加各类活动的印迹,可以看出“能者多劳”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背后的执着精神与人格魅力令人赞叹。
我和傅丹相识已有40多年,我俩有很多相似之处。不仅因为都是女性,还有我们相同的专业、彼此的个性、爱好、审美都很相像。从相识相知到相近相亲,犹如我们对琵琶的情缘一般——“大珠小珠”(我俩都属猪),默契融洽!虽然我俩年龄相隔一轮,但相处时没有任何隔阂,也许是共同的追求和理想信念,使我们非常投缘。得知宁波正在为她整理出版相关专集和关于她的艺术和故事,作为她的闺蜜、忘年之交的好友,自然不能缺席。
傅丹与琵琶的缘分可以追溯到1962年。当时年仅15岁的她,随临海“词调乐社”参加在宁波举行的全省曲艺调演,一曲《阳春白雪》为她开启了当一名琵琶演奏家的志向。作为琵琶大师卫仲乐先生的弟子,她对卫先生始终怀有一颗崇拜和感恩之心。常听她说起卫先生对她琵琶艺术生涯的巨大影响。“是先生教给我用琴叙述心声,使我从之前的‘炫技’渐渐变成‘以情为主’。”数十年来,她秉承对琵琶艺术的热爱与赤诚,始终坚守艺术追求,服务人民群众。一晃从艺近一个甲子,她的人生与琵琶艺术紧密相连,她把毕生充沛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民族音乐事业。
一位“尊重艺术规律”的管理者
我俩是上世纪80年代“上海之春”首届全国琵琶比赛时在上海相识,那时我20岁,傅丹32岁。我代表中直院团参赛,她担任江西省选手领队。虽然我们熟悉上海又会讲上海话,但因各自都在忙于赛前准备而无暇顾及,故没有机会闲谈,只是从“比赛名册”中了解彼此。此后才逐步有了深入的交往。
她是一位非常亲切友善的琵琶人,基因里有畲族的乐观和开朗,原本姓雷,后改为傅丹。为此我还常开她玩笑,您这个“正主席”,因为傅姓让人以为是“副主席”,我还是直接称呼您“傅老师”吧!因其生活阅历丰富,使得她有南北兼容、官民同心之情。她当过兵进过文工团,当过团员任过团长、后来一步步发展,成为宁波文化界领军人物。她是一位“懂得演员心理”和“尊重艺术规律”的管理者,一向以事业为重的她,在官兵之间分寸拿捏得相当之好,她讲情义会“聊天”,又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热情的“煽动力”吸引周围不同年龄的优秀人士,人们愿意和她交往,愿意和她探讨思想,为了广泛推进艺术普及,她把周围的女干部们调动起来学古琴、弹琵琶、练书法,宁波的“一人一艺”政策实施,无不与这些理念、做法和领导干部们的共识有关。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她来北京参加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全委会,巧遇著名指挥家秦鹏章先生,当时我和秦先生同在中央民族乐团工作,秦先生介绍我俩正式认识,傅丹说她印象中当时的我清秀、内敛。而我俩真正的交情应该是起于2001年。当时宁波在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的“澳美通杯”全国琵琶大赛忙碌,时任宁波市文化局副局长兼市音协主席,担任该次全国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的傅丹代表组委会邀请我为本次活动举行一场“吴玉霞琵琶独奏音乐会”,我欣然答应并积极准备。活动吸引了业界诸多同行、专家,当赛事临近、比赛进入倒计时,原定我个人的专场突然临时变故需要加节目,致使主办方有些为难。当傅丹与我解释时,我的一句表示理解使一切回归了正常。活动很顺利、音乐会反响很好,媒体关注度也很高,我们的友谊也随之越来越深。
她是一个“南北通”
在我看来,傅丹是一个“南北通”。作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宁波音协、文联、政协等领导者,人脉广、人缘好,各行各业朋友遍天下。她对琵琶艺术事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宁波的音乐发展、艺术普及、市民文化、“一人一艺”等方面倾注心力。她群众基础深厚,具有号召力、动员力,是一个工作干劲十足的女干部。做事有条理,而且思路清晰,干脆利索。记得2005年,她曾在宁波召集多位艺术家做‘百场经典’赏析会”,思路刚有,就很快得到响应并全面铺开。她还是一位重亲情、讲友情的“妈妈”级朋友,愿意为年轻人排忧解难,因此很多年轻人亲切地称她为妈妈,数十年来不管年龄多大,身份几经变化,依然如此。她不仅在艺术美育中倾注心力,在专业引导方面也是不遗余力,如叶晓红、徐明慧等年轻演奏家都是在她的直接关怀下成长进步的。
生活中的她则比较随意,由于天生丽质,生活上并不讲究,没有南方女性的那种娇气和自我,更多给人的印象像个“铁娘子”,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先生说她在外看似“活蹦乱跳”,回家就“蔫了”像条“虫”。她的日常生活平淡自然,不过分修饰,但衣着得体,淡雅素丽,无论是女儿精选的时尚风衣还是朋友馈赠的普通丝巾,在她身上都是美丽动人,常有人比喻她为“美协主席”(美貌协会主席)。
从她诸多的社会兼职和繁忙的工作节奏中,可以感受到她对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充沛热情和使命担当。她经常到基层做琵琶艺术传播,上至专业领域,下至中小学校。我与她关于宁波琵琶工作室的活动交流最多。她是一个热心肠,哪里有活动需要支持,方圆几百里都不成问题。因此她在业内赢得好口碑,不同年纪的各类人物都愿意和她交往。由于她工作身份和多种角色集一身,做事大度大气、雷厉风行,不顾及门户,不参与流派纷争,只做有利于琵琶事业发展的事情,大家都很尊重她。
为了提高宁波地区的民乐演奏水平,她曾多方引进资源,为宁波的艺术舞台提供优秀作品。这些年,被她邀请到宁波举行音乐会或参与各类演出的名家大家不计其数,当代优秀的琵琶演奏家几乎都有受邀在宁波演出的经历,特别是为宁波镇海走出去的琵琶名家举办专题活动,如2019年王惠然作品音乐会,2020年王范地学术研讨会等受到好评。
相传是一种文化,相承是一种精神
我与她的深度交往应该是近些年。记得2016年,傅丹联系我,告知宁波为推进“一人一艺”文化项目,正在征求意见打算引进文艺人才,即宁波市委宣传部引进12位文艺名家设立大师工作室,希望我能够作为民乐演奏家代表参与其中。当我听说此事时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也没特别关注,仅凭着对傅丹的信任就答应参与,积极主动,没想到还真成了新宁波人。
“宁波帮”全世界有名,而宁波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超前意识也是闻名全球。傅丹的工作速度也是属于超前的,我说她总是以十六分音符的密度,而且是连续前十六分音的节奏操盘掌舵。2019年10月18日第二届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上午刚当上宁波荣誉市民的我,下午就被她安排去宁波一所非常有名的私立小学——镇海蛟川双语小学考察琵琶基地。每次我在甬的一周行程,基本都是满满的超负荷,但感觉忙碌而充实,作为新宁波人的角色担当自然应有一份自觉。
宁波除了“商帮文化”,其文化历史的厚重也是有传统的,我对我们在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中南部重镇定塘镇的考察时的情况记忆犹新。定塘镇全部900多人中有200多位大学生,三位博士和数位硕士研究生,真是文脉传承底蕴深厚。尤其是通过为大家演奏和现场观摩,亲眼目睹老百姓丰富的文娱生活和情趣。
相传是一种文化,相承是一种精神。宁波在提倡王阳明心学精髓与推崇“知行合一”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小学建立艺术馆全国并不多见,以特色办学为指导原则的宁波形式多样。行知琵琶艺术馆在傅丹的倡议和推动下,于2019年6月开馆。记得活动当天,来自全市的各级领导相聚在鄞州区行知小学,在由傅丹亲自题写馆名的《行知琵琶艺术馆》内,佩带鲜艳的红领巾,仿佛回到曾经的少年时代。揭幕仪式俭朴而隆重,我的“珠玉”、傅丹的“纳西古乐”、叶晓红的“敦煌”三件琵琶,随着红丝绸的飘洒,带着我们满满的热忱和期望将永久陪伴。现场为学校捐赠乐器的那一幕曾经引起很多人的羡慕,其激励作用无可估量。诸如此类,还有2018年,为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民乐艺术,拓宽学习空间,培养综合素养,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我们一行还走进象山丹城第六小学开展中华经典文化进校园活动,当时首期琵琶学习者80位学生和28位家长的报名热情令我至今难忘。
说起宁波的琵琶艺术传承中心(基地),傅丹功不可没。从2016年5月23日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镇海)创办首个传承基地开始,截至2022年12月,短短几年时间里,从无到有,宁波已拥有了35个琵琶传承基地,包括临海师范附属小学、朝晖实验学校(鄞州)、镇海区蛟川双语小学、象山县丹城第六小学、行知实验小学、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宁海县桥头湖中心小学、余姚市兰江小学、江北中心小学、奉化区岳林中心小学、宁波市宝韵音乐幼儿园(海曙)、宁波市爱菊艺校(海曙)等。记得2016年12月30日,宁波中学龟兹琵琶学社(鄞州)开办时,我还去作了主题讲座《艺术的审美与表达》,并为活动揭牌,著名艺术家汤良兴、蒋国基等共同见证,我们为新疆班学生上第一堂课的印象至今历历在目。
忙忙碌碌是一种享受和生活乐趣
关于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琵琶展演以及“小金钟”永久落户宁波事宜,傅丹费尽心思各种奔波,2019年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琵琶展演能如此顺利地在宁波镇海举办与她的辛劳分不开,她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的工作状态使我印象深刻。大至文函,小至细节,包括接待规格,餐饮、酒店与赛场的距离等事项多次实地考察,为此,我都和她去过4-5次。除此,她和宁波宣传部、文联的负责同志前往次数就更多了。
由于琵琶工作室在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的指导下顺利进行,社会反响好,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员,并在此基础上于2018年3月成立了琵琶学会,其中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骨干均来自高级研修班学员。琵琶工作室在傅丹的精心安排下还参与了很多具体工作,如中国音乐小金钟,阿拉宁波音乐节,丝路琵琶甬江行、艺术普及进校园、建立琵琶传承基地、提倡“零基础学琵琶”概念,并于2016年我们联合出版了《零基础学琵琶》教材。
“优雅的修行”是吴玉霞宁波文艺大师工作室琵琶研修班教学课程,傅丹作为研修班的督导,每一期的开学典礼、结业仪式都会亲临现场,她的每一次讲话,对学员们都是很好的激励,有时也会参与我的讲课,表达她的解读视角。记得我在琵琶研修班讲《霸王卸甲》时,她曾经对学员们饱含深情地说:《霸王卸甲》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取材于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我弹这首作品受卫仲乐先生的影响很深,他给了我很多引导,比如什么是“文曲武弹,什么是武曲文弹”?《霸王卸甲》也有激烈的战争场面,擂鼓声、呐喊声、马蹄声……非常悲壮,而弹奏这一类的武曲,不仅仅要有力度,还需要突出其中的“情”。项羽与虞姬分别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感情要表现出一波三折和如泣如诉。演奏者只有自己为情所动,才能打动人心,获得好的效果。
傅丹是文化普及的热心推广者。在宁波市康宁医院的多功能厅,傅丹结合该院的心理健康特色业务,作题为《音乐漫步·愉悦生活》的专场艺术讲座,从音乐艺术与舒缓压力、提升生活品质的观点出发,带领大家充分领略琵琶艺术的魅力。
傅丹的日常丰富多彩。依她的性格,忙忙碌碌是一种享受和生活乐趣。2022年8月,由宁波出版社出版的《丹心胜金——傅丹艺术人生》正式发行,在祝贺的同时祝愿她健康快乐,艺术之树常青!